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山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_第A08版:专题_ 2018...

    启动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全省首创劳动合同签订预警系统、全市过千家百人以上企业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近年来,中山市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不断推出新举措,和谐劳动关系成果不断巩固和深化。据统计,2017年,中山市共向社会公布99家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企业,办理集体欠薪案件165宗,为8737名劳动者追回工资金额6488万元,分别同比下降42%、48%、38%,劳资纠纷呈现“三下降”趋势。

    中山市是珠江西岸的产业发展重镇,有各类用人单位近7万家。在“专业镇”的产业发展模式下,中小私营企业成为了中山市场主体的“主力”,截至今年3月,私营企业占中山全部企业的90.18%。面对“量大面广”的劳动关系工作实际,中山正不断探索符合中山实际的创新路径。中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洪焰表示,中山将突出问题导向,对标先进,创新思路,着力解决劳资纠纷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积极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省市共建试验区推进半年,劳资纠纷下降近三成

    最近,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火炬开发区”)六和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专职劳动关系工作人员陈日威下社区的频率不断提升。从上个月起,火炬开发区针对美容美发和房地产中介行业违规用工行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作为监管一线“桥头堡”,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成为了开展行动的“尖刀”力量。

    六和社区是火炬开发区的7个社区之一,户籍人口约1万人,常住人口近3.5万人,“人口倒挂”现象突出。同时,社区范围内布局了230多家小微企业,是火炬开发区中企业数量最多的一个社区。

    一边是高速发展的产业经济,一边是庞大的劳工群体,如何实现产业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作为中山产业发展龙头基地,火炬开发区不断作出新探索。从2008年起,火炬开发区将服务窗口前置,推动服务力量下沉基层,在社区设置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为身处产业集聚区的社区增加一个“稳定器”。目前,火炬开发区全区7个社区均已设立了服务站,配备了专业的专职劳动关系员,通过工作人员日常巡查服务,并发挥信访、法院、仲裁、行业协会等多方联动机制的作用,致力将劳动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

    去年12月,火炬开发区获得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复,成为全省第五个、全市第一个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进入新阶段。结合区域劳动关系工作实际,火炬开发区提出依托“两个平台”、完善“三大机制”、实施“四项服务”和打造“五大品牌”的建设计划。依托八大集团公司,发挥集团内部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基层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依托七大社区,加大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力度,提升基层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完善监测预警和自主预防机制、劳动争议调解和纠纷处置机制和“三方机制+社会组织”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探索先后启动。

    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开展半年以来,随着各项措施落实,全区劳动关系工作持续好转。今年一季度,全区劳动纠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近三成。截至2018年4月,全区共有160家规上企业参加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并全部达标;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规章制度制订率达95%,基本实现全员参加社会保险。

    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林子平表示,力争用三年时间将火炬开发区建设成为“法治程度高、治理能力强、创业环境好、人才和劳动力集聚、劳资互利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企业主体

    企业办“大学”,增强员工“向心力”

    示范区建设工作不仅限于火炬开发区。近年来,中山市以各镇区为示范点,以100人以上企业为基本创建单位,持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全市参与创建企业达1374家,占全市百人以上企业总量的80.16%。

    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改善用工环境等是企业参与示范区创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在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带动下,企业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开发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自选动作”,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下称“明阳公司”)是研发、制造、投资、运营清洁能源及装备的龙头企业,有员工近万人。

    为充分听取员工诉求,在人社部门的指导下,明阳公司建立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公司内部民主治理制度。公司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都经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协商、讨论决定,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制定前都征集员工意见。

    该公司还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置了劳动关系协调室,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公司定期委托顾问公司开展执行法律法规情况评估,及时排查风险点,从源头上预防劳资纠纷发生。2016年至2017年,该公司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零发生”。

    年轻化是该公司员工队伍的一个显著特点,据统计,年轻员工(35岁以下)占公司员工总数的六成以上。

    “与其他年龄层的员工相比,年轻员工的发展需求更加‘特别’。”明阳公司副总裁周婷表示,除关注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外,年轻员工还在“精神”上提出了更多诉求,工作氛围是否融洽、职业成长空间大不大、业余生活是否丰富等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针对员工的诉求,2016年6月,明阳公司在企业内部创办了“明阳大学”,通过在“大学”中开展读书会、技能培训和讲座、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技能提升的平台。今年,“明阳大学”还在微信平台推出线上学习系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基地员工都可通过线上系统分享读书心得,交流工作经验和接受网上课程。

    “觉得自己沟通能力比较弱,需要提升。”在明阳公司工作近8年的员工贾山峰连续第二年报读了“明阳大学”开设的素质提升班。在今年5日5日“明阳大学”的“最优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中,贾山峰在与来自公司天津基地、青海基地和中山基地的近20名选手竞赛中胜出,夺得了其中一个项目的个人冠军,这让他颇有成就感。“大家都在参加比赛,参加活动,我也不能落下。”

    周婷表示,人力资源既要靠外引,更需要内培。内培对塑造企业文化,营造和谐劳动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开办“明阳大学”,明阳公司还推出人才再造工程、设立伯乐引才奖、鼓励资助青年员工参加学历晋升培训或学习MBA课程等措施,全方位培养、引进人才和鼓励技术创新,打造一支稳定、和谐、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过程中,中山注重抓龙头企业建设,通过明阳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相互学习和追赶的良好氛围。

    该负责人表示,为帮助和指引企业多渠道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山人社部门定期与企业管理层面对面座谈交流,了解企业用工管理困难,解答企业疑问,提供建议。此外,人社部门开通了中山和谐劳动关系信息线上交流群,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咨询解答服务,对企业遇到问题、困难及时提出解决建议或应对办法。为更加准确把握企业需求,中山还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参与企业薪酬和人工成本调查、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调查、人工成本监测工作,撰写分析报告,为劳动关系工作开展提供支撑。

    多方联动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企业进村居

    “协商不出厂、调解不出村、仲裁不出镇”,这是中山在探索构建多方联动劳动关系工作格局的重要经验和成果。多方联动配合下,去年,中山全市近六成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

    按照“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的理念,中山大力推进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出台了《中山市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逐步壮大基层劳动争议协调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1284家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包括24家镇(区)级、219家村(社区)级、1042家企业级。各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均配备专兼职调解员,队伍规模达3533人。

    值得关注的是,中山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个私协会、律师协会、专业机构等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4家商会(协会)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基层劳动争议重在调解。针对基层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中山在基层成立了劳动人事仲裁院法律援助站,并创新办案方式,开通小额简易案件快速处理绿色通道,成立小额速裁审理庭,专门调处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标的不大的仲裁案件。纳入绿色通道的案件即时立案,专人审理,原则上调解结案或当庭裁决。自2016年3月开通该绿色通道后,大批基层劳动争议“小案件”得到快速办理,劳动争议从申请到最终调解的用时不断缩短。

    欠薪纠纷是劳动争议的主要部分,也是引发争议纠纷的主要风险。针对该问题,中山着力抓制度建设和强化监管治理。

    在监管前端,人社和住建部门分别推出了欠薪急周转金制度和工程工资分账制度,提出由市、镇(区)两级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应急垫付被欠薪劳动者的临时生活费,并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单独设立工人工资支付专用账户,与工程款进行区分,明晰支付方式和路径,让监管变得更加清晰。

    在监管中后端,中山推出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社会公布和风险预警等制度。今年1月,中山出台了《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和社会组织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分类、构成条件以及奖惩举措。其中,企业和社会组织“一个年度内发生3次以上拖欠职工工资”行为被列为信用严重不良信息。存在严重不良信用信息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将进入“黑名单”,被列为日常重点监控和监督检查对象,并在融资、评优等方面受到限制。

    配合上述制度的顺利实施,中山每年开展三次以上针对欠薪违法行为的联合检查治理行动。多方联动配合下,中山市欠薪纠纷稳步下降。2017年,全市共办理集体欠薪案件165宗,为8737名劳动者追回工资金额6488万元,案件数同比下降了42%。

    借力“互联网+”

    全省首创劳动合同签订预警系统

    劳动合同签订率是企业用工规范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劳动关系的“风向标”。

    人社部门重点监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过去,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数据需企业自行到人社部门服务窗口进行申报。

    “企业用工变化快,这种相对滞后的申报模式无法及时反映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给人社部门监管工作带来困难,也为一些企业短期非合同聘工行为留下了空间,易引发劳资纠纷。”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从今年起,这种工作困局得到破解。由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行开发的劳动合同签订预警系统已投入使用,企业只需通过电脑登录系统,输入相关信息,即可完成申报工作,省时省力。

    系统也为人社部门提供了监管的新抓手。系统通过对比用人单位申报的劳动合同签订数和用工总人数,生成每个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当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于设定标准,系统将自动向填报单位和所在地人社部门管理者发出短信提醒警告信息。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到企业进行巡查,如企业接到信息还不及时整改,一经工作人员查实,将被列入失信名单,企业和负责人今后在融资、优惠政策享受、市场准入等多个方面受到限制。目前,该系统已对全市企业实现了全覆盖。

    “让人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劳动关系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除劳动合同签订预警系统,中山市还针对劳动派遣领域监管工作建立了劳务派遣管理系统,通过督促劳务派遣企业在网上提交劳务派遣企业年度经营情况报告,实现对全市劳务派遣企业的全方位监管。

    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中山还建设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电子地图综合应用系统,开发了基于该系统的移动端APP,为企业和基层工作人员配备了相应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形成了市、镇两级联动一体的劳动保障监察应急指挥处置平台。人社部门可通过系统实时掌握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监控预警信息和办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撰文:雷海泉 李思宇 编辑统筹:李杰伦